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以下簡稱《醫師法》)?!夺t師法》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新的《醫師法》除了將《執業醫師法》更名,還新增并明確了相關細則?!夺t師法》共計7章67條,將為保障醫師合法權益及待遇,規范醫師執業行為,加強醫師隊伍建設,保護人民健康,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醫師法中還專門提到了關于互聯網醫療的相關內容。比如,醫生收取灰色收入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支持合規的醫師多點執業,鼓勵醫生參與公共急救,支持互聯網醫療等等。
其中,因疫情而催生加速的互聯網醫療,吸引了中國大量醫生“觸網”。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互聯網使用技能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醫生將熟悉和參與互聯網醫療服務。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由于互聯網本身存在的瓶頸和風險,無論是醫生還是互聯網平臺,都有必要深刻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第三十條。
1、《醫師法》支持醫生提供“線上醫療衛生服務”,而不是帶貨賣貨。
目前有個別電商平臺披著互聯網醫療的外衣,吸引大量醫生入駐,利用醫生專業形象為商品背書或銷售。這不僅嚴重違反了醫療廣告法,而且很多醫生自己也蒙在鼓里,自己的專業形象或者處方權被惡意利用。
2、《醫師法》強調線上診療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首診開處方。
這個國家規定指的是國家衛健委頒發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文件中明確規定“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求互聯網診療疾病的限定范圍是實體醫療機構已經明確診斷的疾病,且這一疾病沒有明顯變化。
這一規定立足于醫療安全考量,成為互聯網醫院運營過程中的紅線。
現行政策下,張強醫生集團的”空中門診”也是局限在醫療咨詢,不開處方和診斷,出具的也只是咨詢報告。未來在某些單病種上的首診是否能夠突破,有賴于醫生互聯網診療技能培訓和認證體系的建立以及循證醫學的結果。
3、《醫師法》規定醫生參與線上診療,必須經過所在醫療機構的同意。
目前大量的互聯網醫院涌現,許多平臺都公布自己擁有驚人數量的醫生資源。有業內人士戲言,實際上互聯網平臺上的醫生已經開始呈現“僵尸化”現象。隨著新的《醫師法》在2022年3月1日正式實施,大量的醫生將無法任意加入多個互聯網平臺,否則將面臨違規的風險。當然,《醫師法》沒有就“所在醫療機構”是否包括多點執業的機構作出說明,給實際執行留下有限的空間。
4、《醫師法》明確線上醫療服務對象為部分常見病、慢性病,不包括急重癥和疑難病。
與消費互聯網不同,互聯網醫療一旦出現誤診,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未掌握互聯網技能、臨床經驗缺乏的醫生和平臺,實際上是潛在的炸藥,有可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讓一個家庭崩潰。
5、《醫師法》鼓勵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醫療合作,與非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合作可能存在法律風險。
遠程醫療行為具有高度的醫療屬性,包括遠程會診、遠程診斷、遠程治療(機器人)、遠程醫學教育、遠程醫療咨詢等。其中遠程會診、遠程診斷、遠程治療都會牽涉到醫療風險,雙方必須具備醫療機構的資質。
從未來趨勢來看,醫生群體會成為互聯網醫療的主力軍。而《醫師法》對醫生參與互聯網醫療打開了合規的大門。作為一名醫生,如何應用好互聯網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是新時代的新課題。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所有:蘇州中衛寶佳凈化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蘇ICP備2021021542號
蘇公網安備 32050902100935號
技術支持:易動力網絡
掃一掃,添加微信公眾號